今年7月以来,持续的高温干旱给我市棉花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全面了解全市棉花生产现状,科学指导主产区的抗旱救灾工作,市农科院副院长梅汉成同志于8月14日带领该院棉花团队成员分赴宜城市和襄州区的棉花主产乡镇和重点村调研指导。
梅汉成一行先后到宜城市郑集的郭海村、护洲村,小河的明正村,流水的余棚村、黄冲村,邓林农场和襄州区黄集的薛刘村等地,深入到麦后棉、瓜套棉的田间地头,现场察看棉株生长现状、土壤旱情,并与种植户们亲切交流,了解当前棉花产业发展情况,问询前期田管细节。
针对部分田块受高温干旱影响,出现生长量不足、生长势早衰和虫害偏重发生等现象,梅汉成同志指出:一是要加强管理,防早衰、控旺长、抓秋桃、争铃重;二是对有水源和灌溉条件的地块,及时组织人员提水抗旱;三是对不具备灌溉条件的田块,可采取喷施叶面肥的方式,补水补肥;四是对旺长郁闭的田块,及时进行化学调控,打空枝和老叶,增加通风透光,防蕾铃脱落;五是对麦(油)后棉田的棉铃虫、盲蝽象和瓜套棉田的烟粉虱等,及时开展统防统治。通过以上措施,力争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期间,梅汉成同志还到该院创建的3片棉花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和1片瓜棉套作示范基地调研指导,并参与了基地棉花花铃期各项生长指标的调查工作。宜城市农技推广中心和襄州区黄集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人员参与相关活动。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如不能显示请刷新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